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2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教育
抗疫齐动员 育人不断线
徐桂华, 王明强, 狄留庆, 陈明, 祖强
2020, 21(1): 1-4.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导致全国高校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云课堂”成为各高校新的教学模式。南京中医药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五育并举为目标,将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同向同行、专业知识与疫情防控相互渗透、救死扶伤与大爱精神融入课堂,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线上教育教学体系,打出线上教学组合拳,有力地保障线上教育教学质量。
中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张丽, 吴启南
2020, 21(1): 5-9.
摘要:
提升中药高等教育质量是满足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药高等院校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课程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存在不足,需在强化教师现代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整体提升中医药特色实践平台建设水平,夯实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药高等教育的改革。
高等医药院校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董玉节
2020, 21(1): 10-14.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多次就高校立德树人作出重要论述。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使命,在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需切实把握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从本质论视角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为谁培养人”,坚持办学的政治方向;从价值论视角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坚持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从方法论视角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中心环节,围绕“怎样培养人”,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认识论视角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打造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
李洁, QIANDavid, 熊季霞, 朱佩枫, 韩菡
2020, 21(1): 15-20.
摘要:
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认知方式已发生从知识建构向分布式认知方式转变的深刻变革,分布式认知理论提出认知分布于个体间、媒介、环境、工具、社会和时间等组成的多元复杂系统中,强调学习的多中心特征,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分析了分布式认知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并对西方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及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翻转课堂课中和课后学习效果满意度对整体教学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课前学习效果对整体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启示。
中医文化
科学规训与新知识生成:以20世纪60年代前期草医草药为中心
李剑
2020, 21(1): 21-28.
摘要:
草医草药曾是我国乡村的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晚。新中国成立后,草医草药开始了被重新发现、逐步纳入当代科学体系的历程。为应对疫情和药物短缺,20世纪60年代前期草医草药受到持续关注,业者被纳入中医序列,原本分立的中药、草药合为一体。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的加入,使民间草药知识和使用经验经历了当代科学的规训,并借由地方性中草药志(手册)广泛传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科学化导向的确立与反思
刘鹏
2020, 21(1): 29-33.
摘要:
近代时期的中医科学化,自延安时期便已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卫生政策导向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中医科学化的政策导向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开设中医进修学校作为落实中医科学化等卫生政策的重要举措,但在学校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因为对科学与西医认知的混淆,使中医科学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西医化倾向。这种倾向在1954年前后虽然从政治层面得到了调整和解决,但从学术角度而言,如何处理好中西医学的关系、如何对科学有更加合理的认知、如何寻求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切入点等关键问题,依然未得到完全的解决,并影响至今。
吴翌凤《经史秘汇》考略
张雪丹,张苇航
2020, 21(1): 34-38.
摘要:
吴翌凤为清代著名藏书家,藏书以手钞本为主,多为当时未刊珍本,吴氏将这些钞本辑成《艺海汇编》《古香楼汇丛》《秘册汇丛》《学海丛编》等十余部丛书。《经史秘汇》亦为吴氏所辑丛书之一,内容以医学书目为主,此书实即吴氏《秘册汇丛》的子目书籍,被另取书名《经史秘汇》而成他书。该丛书收录多部孤本医书,并首次完整抄录了清代温病学家薛雪的《温疟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医学临证价值。
敦煌《新修本草》残卷概说
于业礼
2020, 21(1): 39-43.
摘要:
敦煌《新修本草》共包括6个残卷,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杏雨书屋、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及英国大英图书馆等。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2242与日本藏羽40残卷可拼缀,大英图书馆藏S.4534与S.9434可拼缀,实为4个残卷。数量虽少,而价值极大。尤其是P.3714卷十残卷,以朱墨杂书的形式写成,是目前最接近《新修本草》原貌的残卷,为后人辑佚该书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依据。既往研究中已取得丰硕成果,集中于文本整理等方面,但对于敦煌残卷与其他《新修本草》写本残卷的比较,以及敦煌残卷辑佚价值的挖掘等方面尚嫌不足,仍待进一步研究。
英藏黑水城医药文献Or.8212/1343考
陈陗, 沈澍农
2020, 21(1): 44-46.
摘要:
黑水城出土医药文献Or.8212/1343为一脉法残片,经考证,其文字与《南阳活人书》部分文字以及顺序完全相同,故极有可能抄自此书。《南阳活人书》为宋元时期世人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其抄写者可能出于学习伤寒的目的而进行抄录。
心理
不同专业学生对中医医学术语认知度的对比研究
马利军, 马云霄, 郭雨鑫, 姚飞, 李强
2020, 21(1): 47-52.
摘要:
中医医学术语大量使用隐喻以表达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法。隐喻帮助人们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内涵,对中医医学术语隐喻认知的研究可以提高个体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推广,为中医药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从词汇的语义性质角度出发,探究中医专业学生与非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医学术语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已将中医语言的认知图式内化,可以结合经验识别中医医学术语中的隐喻特征;而非中医专业学生理解中医医学术语则更多依赖字面意义构建的表象,因此,建立正确的表象有助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医语言。
社交媒体积极自我呈现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乐商的中介作用
陈必忠,郑雪
2020, 21(1): 53-57.
摘要:
为了探讨社交媒体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交媒体积极自我呈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乐商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东某高校412名在校生施测。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积极自我呈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乐商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社交媒体积极自我呈现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乐商的中介作用来预测生活满意度。表明社交媒体积极自我呈现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还能通过提高乐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
管理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院校研究的困境及路径分析
王秀平
2020, 21(1): 58-61.
摘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改革发展对院校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为院校研究注入了强劲动力。院校研究发展面临高校管理制度的行政化倾向、组织模式混乱、机构定位不清、职责混乱、机构考核标准有失偏颇、研究人员专业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面对困境,推动院校研究要从院校研究的动力机制、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建立机制、能力保障等方面入手,以助推“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合肥市不同层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比较
马倩,高强,尧肖,李珊珊,肖锦铖
2020, 21(1): 62-66.
摘要:
对县级二甲医院和省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的就医体验现状进行比较,为改善患者体验提供参考。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二甲和三甲公立医院的894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两级医院在服务态度、设备与后勤、医院环境、出院管理、总体评价五个维度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三甲医院的患者体验得分高于二甲医院。医患沟通维度虽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查房对病情询问详细程度指标上,二甲医院患者体验高于三甲医院;在用药沟通和医疗费用方面,两级医院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患者体验得分较低。另外二甲和三甲医院还可以分别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完善后勤设施服务、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医患沟通等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中医药新媒体运营中的伦理问题探究
叶冠成, 姚燕婷, 代逸丹, 江雯欣, 袁和静
2020, 21(1): 67-70.
摘要:
当前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如火如荼,新媒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因其具有方便、高效、快捷等特点,故在中医药传播中意义重大。但是当前中医药新媒体的监管不够严格,从业者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传播途径与目的复杂多样,使得各类伦理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公信力存疑。认为规范中医药新媒体的传播与运营,应从医学伦理学的客观公正、科学有利、公共利益与安全无伤等原则入手,在伦理原则的指引下从社会法制、行业整治、公众科普、人文教育提升等方面提出规范运营机制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