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23卷  第6期

专论·中医流派研究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现状、趋势与思考
王振国, 鞠芳凝, 吕佳蔚, 宋咏梅, 张丰聪
2022, 23(6): 351-360.
摘要: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历程中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日渐走向规范和统一, 学术流派特色逐渐淡化, 影响了学术的争鸣与创新。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 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传承空前繁荣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涌现出一批从各个角度、用多种方法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成果。新学说的开创与实践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引擎。但目前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在概念规范、文化阐发、特色技术应用、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之路仍任重道远。
从中观理论视角看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郑洪
2022, 23(6): 361-364.
摘要:
在微观—中观—宏观视野下,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属于中观层面的研究, 相较于微观层面的名医研究来说更加全面, 与宏观层面的基本理论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且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中观理论视角有利于合理看待中医学术流派因范式、技术、风格和组织/地域而形成的差异, 深入分析理论规范性和实践多样性的关系。
金陵医派的肇始: 以南京地区世医研究为中心
沈劼, 陈仁寿
2022, 23(6): 365-370.
摘要:
基于南京地区地方志及相关目录学著作、古籍文献, 梳理南京地区世医家族链, 认为金陵医派的肇始与南京地区的世医传承关系密切, 世医是其形成与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石。并提出南京地区世医具有移民多, 儒医多, 学术包容、实用而创新, 但传承谱系欠清、医著散佚严重的特点, 对金陵医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川派中医学术特色研究
和中浚, 江花, 王丽
2022, 23(6): 371-379.
摘要:
在既往川派中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中医之乡”和“中药之库”为主线索, 对川派中医学术特色进行再次总结、思考和凝练, 从而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川派中医学术特色的形成, 以巴蜀复杂的山川地理环境为基础, 以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交融的巴蜀历史文化为背景, 在省内外医家的学术交流中融合而成。川派中医学术特色为历史悠久、海纳百川, 守正创新、敢为人先, 兼容并包、异彩纷呈, 辛辣厚重与平和醇正、善用热药与针药兼擅等多元化的学术特征。川派中药特色为药材道地、类多量大, 医药兼擅、方药并重, 着力“性效”、重视临床等。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中医文化
《金匮要略》邓珍序题署所见邓珍信息考
沈澍农
2022, 23(6): 380-384.
摘要:
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的《金匮要略》, 现存最早传本为元代邓珍刊刻的《新编金匮方论》。邓珍其人, 史上无载, 但邓珍自序题署中记录有一些相关信息, 既往未被确考。经考证发现, 邓珍自序题署中包含了邓珍的字、里籍、族号、郡望等信息。
“阳有余阴不足”的文化根源初探
段泽华, 贾成祥
2022, 23(6): 385-388.
摘要:
“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提出与朱丹溪的学习经历、行医经验息息相关, 同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内经》理论、易学思想、宋元学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阳有余阴不足”理论内涵的挖掘, 结合朱丹溪提出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 梳理文化脉络, 探寻文化根源, 对于理解丹溪先生的医学思想大有裨益。
法律
可撤销婚姻制度“重大疾病”的认定
张融, 谢清云
2022, 23(6): 389-395.
摘要:
《民法典》在可撤销婚姻制度中新增设“隐瞒重大疾病”的婚姻撤销事由。对于何为“重大疾病”, 《民法典》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由此在学术界和司法界产生理解上的分歧。通过对立法沿革的剖析可知, 结婚中的疾病规定, 历经了从公共利益到个人利益的过程, 重大疾病归入可撤销婚姻制度, 正体现出立法对个人利益的重视, 故重大疾病应侧重从个人意愿的角度去理解。但这并非意味着个人意愿是认定重大疾病的唯一依据, 是否构成重大疾病, 仍需要兼顾婚姻家庭关系中弱者的利益。从本质上说, 这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 重大疾病的认定需要平衡不同的利益。在此之下的重大疾病认定, 应看该疾病对被隐瞒方利益的损害, 是否高于撤销婚姻对婚姻家庭关系中弱者利益的损害, 若是高于则法院可将被隐瞒方宣称的疾病视为重大疾病。
疫情背景下公权与私权的“正当失衡”状态研究
王域, 刘娜
2022, 23(6): 396-402.
摘要:
公权与私权的“正当失衡”状态,是指伴随着各项应急性法律政策颁布实施所出现的权力之间相对失衡的特殊状态。此状态下的公、私权异于常规, 呈现为公权力的合理扩张以及私权利的适当限缩, 该特殊状态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权力应然状态, 有着合理、合法的正当性特点。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这一状态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医疗机构作为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直接相关者, 解决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是进一步实现“正当失衡”状态目的, 保持其正当性的关键。通过对政策以及相关事故进行梳理分析, 认为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在于其承担防疫职能时存在有法难依的现象。对此, 提出可以从医疗机构措施、政府作为以及法律调控三种途径解决问题。
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构建
董志洁, 姚峥嵘
2022, 23(6): 403-409.
摘要: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新剂型,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频发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导致患者严重损害的, 相关主体应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但基于缺陷认定存在争议、归责原则仍未明确、救济机制尚未建立的现实困境,现行的法律救济在实践操作中尚有欠缺,无法对受害者提供有效救济。通过借鉴国外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建议完善药品缺陷解释标准,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责任归属,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强化对基金环节的治理与监督,建立以基金模式为主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补偿制度。
教育
中医药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高静, 郑晓红
2022, 23(6): 410-414.
摘要: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面向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使命和“十四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任务,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评价主要存在的中医药特质评价指标缺乏、科研评价方式单一、多元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学生学业评价同质化等问题,从强化特色引领的学科评价、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激发各类人才活力的教师评价、突出质量和贡献的科研评价、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等方面提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医药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径,以期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探路,为中医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赋能,进而高水平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调查
韩凯莉, 郭刚
2022, 23(6): 415-420.
摘要:
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否影响着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全国多所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和相关性剖析,对大学生关于中医药文化在认知程度、情感维度、行为付诸作差异化分析。问卷和访谈结果说明,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不甚了解,但是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付诸都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借助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高校三个主体帮助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提高中医药文化认知,进一步提高非中医药院校在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