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1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中医文化
浅论“五行一体,大小互藏”
丁建国
2010, 11(2): 63-65.
摘要:
从大五行与小五行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内经》及其它相关文献的剖析,揭示了五行一体,大小互藏之道,丰富了中医学的五行说和整体观念的内容。
来自异域的不同声音
李晓涛
2010, 11(2): 66-70.
摘要: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医学交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朝以降,陆续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医学引入中国,而与此同时,传教士也被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所吸引,从而展开了对中医的探索与评介。然而,受其文化背景所限,传教士很难深入理解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医学,故而他们的评介难免有失偏颇。
医药化学家孙思邈
韩吉绍
2010, 11(2): 71-74.
摘要:
孙思邈早年时便以严谨的态度研究丹药,对一些金石矿物与丹诀反复试炼,撰有《烧炼秘诀》、《太清真人炼云母方》、《太清丹经要诀》等多部化学制药著作。在此基础上,他谨慎地在临床实践中试用这些金丹,功效显著者便记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后者记载的丹药尤其丰富。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药化学的先驱。
明代中药学知识的民间传播
张稚鲲,钱峻
2010, 11(2): 75-77.
摘要:
明代中医药学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明代中药学知识的传播途径及特点作简要阐述,以鉴往知今,为当代中医药学知识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敦煌古医籍中的名量词
王亚丽
2010, 11(2): 78-81.
摘要:
敦煌医籍尤其是医方类卷子涉及的量词颇多,且部分卷子不见于传世古籍,作为研究量词的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与传世文献相比,其中的量词用例更能保存该时代的原貌,为研究五代以前的量词修正旧说、确立新说也提供了可能。敦煌医籍中不乏未见于同时代文献中的量词,或已见于同时代文献但用法不同的量词。因而研究敦煌医籍中的量词,无论是对于单个量词史的研究,还是对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有感
张雪丹,张如青
2010, 11(2): 82-84.
摘要: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中国首部考证中医病名、证候的专著,著者余云岫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的病名、证候作了精密翔实的训诂考证,堪称中医病证考释的经典之作。是书自序阐述了著者采撷文史古籍中的涉医资料,整理旧医书,“除死方休”之愿望,从侧面反映了余氏晚年对中医的态度。
“六不治”和“四难”的现实价值初探
徐建云
2010, 11(2): 85-86.
摘要:
从秦越人提出的“六不治”和郭玉提出的“四难”出发,剖析了医患双方由于各自在医疗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产生了相应不同的心态。认为要取得良好而满意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医患双方就要增进理解,恰当地摆正位置,这样才能建立正常和谐的医患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与《太素》异文例析
张亭立,袁开慧,孙文钟
2010, 11(2): 87-90.
摘要:
以《黄帝内经》四大传本之《素问》与《太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存在的异文现象,从字音、字形、通假等方面予以辨析,结合文意,疏通医理,以确定词义,求得最贴近于《内经》本意之解,以更好地理解医理。同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佐证。
法律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研究
陈绍辉
2010, 11(2): 91-95.
摘要:
我国代孕的伦理及法律问题
王晓君
2010, 11(2): 96-98.
摘要:
管理
我国卫生电子政务的运行机制研究
申俊龙,汤少梁
2010, 11(2): 99-104.
摘要:
浅析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
徐爱军, 谢蓉蓉, 陆荣强
2010, 11(2): 105-108.
摘要:
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余苏珍,王力,刘永忠,等
2010, 11(2): 109-111.
摘要:
浅议农村药品安全监管
李鑫,田侃
2010, 11(2): 112-114.
摘要:
人物
缪仲淳的生年和葬地
褚玄仁,张耀宗
2010, 11(2): 115-116.
摘要:
教育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丁安伟,朱亮
2010, 11(2): 117-118.
摘要:
在职申请中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
杨羽,王中越
2010, 11(2): 119-121.
摘要:
学长制在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效用研究
孙厚纯,管园园
2010, 11(2): 122-12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