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三阴三阳脉疏论

谢洲,沈澍农

谢洲,沈澍农. 三阴三阳脉疏论[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2): 75-78.
引用本文: 谢洲,沈澍农. 三阴三阳脉疏论[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2): 75-78.

三阴三阳脉疏论

  • 摘要: 以三阴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名的脉象记录散见于早期医典,为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括时间节律脉象、寸口三阴三阳病脉、五运六气模式、六经辨证模式等多范畴内容。其中时间节律脉象见于《脉经·扁鹊阴阳脉法》《难经·七难》等文献,有别于《内经》四时脉体系,体现了早期中医脉学的多元性发展。《脉法》与《七难》三阴三阳脉存在紧密的学术关联,而其排序差异或涉及不同的哲学数术思维模式。《七难》在《素问·阴阳类论》三阴三阳分层上,遵循阳进阴退的数术规律;而《脉法》与《素问》开阖枢模式相应,其三阴三阳排序对应自然界阴阳气盛衰的动态趋势。

     

  • [1] 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2015:214.
    [2] 王玉川.运气探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 沈炎南.脉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 罗竹凤.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5] 李瑞.《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范畴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6] 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1,203.
    [7] 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4.
    [8] 司马迁.史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26
  • HTML全文浏览量:  56
  • PDF下载量:  237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4-07
  • 修回日期:  2017-04-28
  • 刊出日期:  2017-06-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