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六淫学说的文化特性探析

王颖晓

王颖晓. 六淫学说的文化特性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2): 71-74.
引用本文: 王颖晓. 六淫学说的文化特性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2): 71-74.

六淫学说的文化特性探析

  • 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六淫学说构建的影响。六淫概念的形成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六气与六淫的区别在于人与自然是否处于中和状态,六淫性质与致病特点的认识源于意象思维的指导。六淫主要是基于机体临床表现的关于六种气候特点的综合性功能模拟,是与六气气象特性相符的六类病因符号。六淫学说具有较明显的文化基因。

     

  • [1] 高晨阳.论“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意蕴及价值[J].哲学研究,1995(6):22-28.
    [2] 老子.道德经[M].梁海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49.
    [3] 庄子[M].王岩峻,吉云,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9:169.
    [4] 蒙培元.人与自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193.
    [5] 穆俊霞,宋志萍,王平,等.外感六淫学说探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3):9-11.
    [6]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2.
    [7] 礼记[M].雀维高,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86.
    [8] 孙广仁.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0.
    [9] 张光霁,董一帆.“和”在中医学中的体现[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811-813.
    [10] 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49.
    [11] 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
    [12] 陈宪海.六淫病因层次论[J].吉林中医药,2006,26(7):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867
  • HTML全文浏览量:  51
  • PDF下载量:  266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3-02
  • 修回日期:  2017-04-13
  • 刊出日期:  2017-06-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