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变容与平衡: 西药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汤剂改良之争

朱睿思 崔军锋

朱睿思, 崔军锋. 变容与平衡: 西药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汤剂改良之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1): 7-14. doi: 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4.0007
引用本文: 朱睿思, 崔军锋. 变容与平衡: 西药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汤剂改良之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1): 7-14. doi: 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4.0007
ZHU Ruisi, CUI Junfeng. Transfiguration and Balance: The Dispute with Modern Chinese Decoction Impr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Eastern Progress[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25(1): 7-14. doi: 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4.0007
Citation: ZHU Ruisi, CUI Junfeng. Transfiguration and Balance: The Dispute with Modern Chinese Decoction Impr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Eastern Progress[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25(1): 7-14. doi: 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4.0007

变容与平衡: 西药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汤剂改良之争

doi: 10.20060/j.cnki.ISSN1009-3222.2024.000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8ZDA17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睿思, 女, 硕士研究生。E-mail: story9191@126.com

    通讯作者:

    崔军锋, 男, 副教授。研究方向: 医疗社会文化史。E-mail: junfengcui1122@163.com

  • 中图分类号: K304;R283.6

Transfiguration and Balance: The Dispute with Modern Chinese Decoction Impr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Eastern Progress

  • 摘要: 近代大量西药入华, 对中国传统医药市场产生持续冲击, 中药的不足之处日显。部分中医药界人士顺应时代潮流, 向西方学习, 力图革新中药。汤剂与中医诊疗观念联系紧密, 其革新过程不仅受到医界关注, 还多次成为中西医论争的焦点。由于近代中国现实政治与客观研究能力的不足, 汤剂改良未能实现科学化发展, 但关于其改良过程的争论,亦展现了近代中西医在制药方面的平衡与近代中医药界对于西医学知识的收受与变容。

     

  • [1] 李彦昌. 共识与分歧: 民国时期"中药科学化"的由来与多元实践[J]. 人文杂志, 2020(4): 58-68.
    [2] 李彦昌. 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再考察——起源、视域与影响[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0, 42(3): 1-10.
    [3] 李彦昌. 剂型、技术与观念——片剂技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7, 38(2): 127-142.
    [4] 吕佳蔚, 王振国. 粹华制药厂与中药西制实践[J]. 中医药文化, 2021, 16(5): 409-416.
    [5] 周军. 《中西医学报》对"中药科学化"的倡导及传播实践[J]. 中医药文化, 2022, 17(4): 340-346.
    [6] 蒋梦麟. 西潮、新潮[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0: 25-26.
    [7] 菩生. 药剂之效力(录青年)[J]. 中西医学报, 1916(12): 14-22.
    [8] 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43.
    [9] 全汉昇. 清末西洋医学传入时国人所持的态度[J]. 食货, 1936, 3(12): 43-56.
    [10] 梁启超.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J]. 科学, 1989, 41(2): 96, 107.
    [11] 林大夔. 论中医宜一变汤液之制[J]. 中西医学报, 1910(8): 17-20.
    [12] 张叔彭. 张叔彭先生致本会书[J]. 医学杂志, 1922(8): 99-101.
    [13] 朱让卿. 钱氏异功散论[J]. 医学报, 1909(104): 5.
    [14] 吴师机. 理瀹骈文[M]. 赵辉贤, 注释.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3.
    [15] 杨赞民. 改良煎剂刍议[J]. 医林一谔, 1933, 3(4): 24-30.
    [16] 王懋吉. 中国通都大埠东西药房林立岁计漏卮不知凡几应设何法挽回之[J]. 医学公报, 1911(141): 8-9.
    [17] 杜鎏煇. 广告亡国论[J]. 神州医药学报, 1914, 2(5): 3-7.
    [18] 姚邦杰. 恶疫论治新编(再续)[J]. 医学公报, 1911(140): 6-7.
    [19] 庄时俊. 答戴竞先问[J]. 铁樵医学月刊, 1935, 2(4): 17.
    [20] 叶劲秋. 药物学上之药物用品[J]. 卫生报, 1930, 2(20): 15.
    [21] 潘文田. 中药必不能废煎者之数端的讨论[J]. 医界春秋, 1931(66): 13.
    [22] 包农辅献声致会长书[J]. 医学杂志, 1922(6): 91-93.
    [23] 朱菊庭. 改良国药谈[J]. 医界春秋, 1931(60): 2.
    [24] 朱保熙. 疑问七则[J]. 神州医药学报, 1923, 2(2): 1-3.
    [25] 远志. 代投稿者朱慕丹君疑问[J]. 神州医药学报, 1923, 2(2): 4-5.
    [26] 费泽尧. 齿痛治验方论[J]. 医学杂志, 1922(6): 53-54.
    [27] 福州药商反对代售佛慈药品近闻[J]. 卫生教育, 1936, 1(2): 51-52.
    [28] 佛慈药厂改良国药计划大纲[J]. 科学国药, 1933(1): 1-12.
    [29] 李健颐. 二一解毒汤之发明[J]. 医药卫生月刊, 1932(5): 10-15.
    [30] 西医使用中药注射收特效[J]. 光华医药杂志, 1935, 2(1): 94.
    [31] 郭定若. 新汉药觉(二)[J]. 医林一谔, 1933, 3(3): 20-25.
    [32] 李健颐. 用中药注射之进步[J]. 现代医药, 1935, 2(8): 9-10.
    [33] 叶劲秋. 大众化的医药[J]. 国医砥柱月刊, 1942(25): 33-35.
    [34] 邓亮. 中药如全依照科学方法精制后是否能维持原有之效用望详论之[J]. 医学杂志, 1936(91): 32-34.
    [35] 胡德茂. 生药与化学药在治疗上之利弊[J]. 医学杂志, 1936(90): 59.
    [36] 黄国材. 生药与化学药在治疗上之利弊[J]. 医学杂志, 1936(90): 57-58.
    [37] 国新. 留美中国医学生之荣誉[J]. 中西医学报, 1929, 10(4): 35.
    [38] 日本医学家来华搜集中国奇方及贵重药物材料[J]. 中国药学(医界春秋附刊), 1936(1): 53.
    [39] 梁心. 国药改造说明书[J]. 医林一谔, 1933, 3(7): 25-28.
    [40] 朱寿朋. 现代中医界之努力线路[J]. 现代中医, 1934, 1(2): 2-3.
    [41] 黄胜白. 痛经验方[J]. 丹方杂志, 1935(3): 47.
    [42] 李怀仁. 中国医药研究的新法[J]. 医林一谔, 1933, 3(3): 19-20.
    [43] 秦伯未. 导言[J]. 中医世界, 1929, 1(1): 1-4.
    [44] 叶橘泉. 存济医庐研究国药的旨趣[J]. 神州国医学报, 1934, 2(12): 55-57.
    [45] 时逸人. 改进中医与制造国药[J]. 医学杂志, 1933(71): 1.
    [46] 梅永茂. 中医界今后应有之觉悟[J]. 杏林医学月报, 1931(34): 3-7.
    [47] 陈无咎. 中央国医馆宣言[J]. 中西医药, 1936, 2(2): 104-109.
    [48] 朱小南. 中医学校当前之急务[J]. 新中医刊, 1939, 2(7): 4-5.
    [49] 上海国医学院. 新的中国医学[J]. 自强医学月刊, 1930(11): 1-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8
  • HTML全文浏览量:  43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9-1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1-16
  • 发布日期:  2024-01-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