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2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中医文化
从中西音乐治疗比较看中医音乐治疗跨文化功能
王思特,张宗明
2020, 21(3): 161-166.
摘要:
中西方音乐治疗都源自巫术丛林,于历史发展中存在着“文化共振”,在自然观、社会观以及治疗心理机制方面具有可通约性。在音乐治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思维方式上,中西方音乐治疗存在难以通约性。可通约性是国际化的基础,难以通约体现了本土化的特色。运用信息论美学辩证地对待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可揭示中医音乐治疗的跨文化功能,对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推动作用。
我国针灸技术失传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徐爱军, 郑文韬, 李红美, 夏浩志
2020, 21(3): 167-171.
摘要:
从历史长河来看,我国针灸技术失传现象时有发生,重视和研究针灸技术失传相关问题刻不容缓。当前我国针灸传承面临定位模糊、传承后继乏人、技术失传严重等现实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和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传承的主客体、传承渠道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应制定科学的针灸保护政策,加强从人文管理角度研究针灸技术失传,积极恢复部分失传技术,不断完善针灸医生培养体系,推动针灸的国际化传播,以加强我国针灸技术保护。
养生到“卫生”的嬗变:清末岭南卫生典籍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李永宸,何钰怡,林曦
2020, 21(3): 172-175.
摘要:
“卫生”一词始见于《庄子》,近代以前,与“养生”义同,近代以降,其外延不断扩大,与国家、民族发生紧密联系,赋予了“保种”“强国”的内涵。“卫生”一词含义的变迁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疾疫流行、人口增长停滞、西学东渐、健全国民的培植等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清末岭南5种卫生典籍不仅是公共卫生思想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在医界的反映。
从报刊视域下的民间逐疫看近代中国公共卫生
李忠萍
2020, 21(3): 176-182.
摘要:
驱瘟逐疫活动在中国由来已久,直至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虽已开启肇端,然其时乡村地区甚或城市社会,遇到疾疫,仍普遍存在求神拜佛、设坛打醮、送瘟神、出瘟会之类民间逐疫活动。作为公共卫生对立面的存在,驱瘟逐疫本身不仅阻碍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推展,其背后潜在的各种因素,更透射出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的社会文化困境及其惨淡命运。
南京地区古代医家现存医著考略
沈劼
2020, 21(3): 183-186.
摘要:
梳理出现存南京地区古代医家医著共46部,整体数量较少,其中宋以前2部,宋元时期4部,明代27部,清代13部。从分类上来看,涉及运气、伤寒、诊法、本草、方书、温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养生、医案医话、医史、综合性医书和丛书。从内容上来看,所存医著多为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医著作,尤其对本草学、方剂学、妇科学、温病学、外科学、眼科学等学科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从历史上来看,南京曾遭遇多次毁城屠杀,可能是金陵古代医著保存较难、散佚较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瘅”病辨析
丁媛
2020, 21(3): 187-192.
摘要:
通过考察出土简帛文献和传世典籍,发现“瘅”病多表现为热盛于内,既有黄疸之候,又有阴亏虚劳之候。东汉以后,“疸”逐渐取代“瘅”的“黄病”义项,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瘅”“疸”二字混用,皆可谓黄疸病。“瘅”可表“热”义,用在病证名中表示有内热重、形体消瘦的特点。
法律
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若干问题的思考
宋健,宋晓亭
2020, 21(3): 193-197.
摘要:
《中医药法》第43条第1款规定“国家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该条例的立法研究起草工作,在研究制定过程中有一些重点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明确该条例的定位和需要规定的事项,明确此条例的立法目的和保护对象,明确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手段,明确中医药传统知识相关权利的主体等。
接近正义:我国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王红梅
2020, 21(3): 198-204.
摘要:
目前医疗纠纷调解组织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科学,管理与运作方式行政化和过度趋同化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组织定位不清晰、政府主导性过强、盲目模仿和组织学习等。大力发展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为代表的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准确界定政府部门与医疗纠纷调解组织之间的关系,积极实现医疗纠纷调解组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从人才流失向人才流动等方面的转变,是我国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心理
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特征分析
李美华,余彩云,郑梅钦
2020, 21(3): 205-210.
摘要: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占 6.10%,疾患者占18.29%;②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差异显著,而在客观社会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及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在DFM四分法下采取靶向分类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另三类贫困生向康健者的转化率,提升贫困生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心理精准脱贫。
教育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
唐德才,王明强,何睦,张丽,孙新新,张洪兵,成娟
2020, 21(3): 211-214.
摘要:
为适应医疗健康服务的战略需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培养了大量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与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相近专业同质化严重,学生中西医理论难以融通,知识、能力、思维、素质复合不足等问题。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路径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对同类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我国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发展之道
许才明,荣超,蒋姝函
2020, 21(3): 215-219.
摘要:
2018年全国有11所医药类院校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需要接受专项评估,但仅有5所顺利通过。办学的学科基础薄弱、招生规模过小、培养方向特色凝练不够以及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培养需求等4个方面是当前医药类院校MPA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起步时间晚、办学时间短,医药类院校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学校内部同质化专业学位的竞争以及外部竞争激烈是导致医药类院校MPA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抓住机遇,明确战略目标;科学制定并完善培养方案,以培养方向促进课程体系的设计;加大内涵建设,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坚持质量至上,创新培养模式以及讲好“医药MPA故事”, 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是医药类院校MPA教育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医学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研究
董伟康,张鸿来
2020, 21(3): 220-224.
摘要: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由单纯的思政课程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系统性地从多方面推进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包括在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树立思政理念、激活医学专业学科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基因、运用多种方法融入各方面的思政元素,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
地方高校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就业创业教育思考
高晓妹,路洋,黄朝晖
2020, 21(3): 225-230.
摘要:
通过对几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比较研究发现,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表现出就业不稳定、深造率高、结构不平衡和自主创业少的状况,这与医学院校积极提升培养质量,但医学生的就业观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导向不匹配,医学专业缺乏创业教育有关。为了促使医学专业的就业工作更加符合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应探讨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顺应健康中国战略和服务地方健康需求,以医教协同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分层次的就业创业教育,实现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医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