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古代绿色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

王瑞军

王瑞军. 中国古代绿色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4(3): 129-134.
引用本文: 王瑞军. 中国古代绿色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4(3): 129-134.

中国古代绿色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 [1] 张载.张子正蒙[M].王夫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39.
    [2] 程颢,程颐.二程集[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2.
    [3] 王阳明.传习录[M].沈顺葵,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214.
    [4] 崔大华.庄子岐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6.
    [5] 李宏伟.现代技术的人文冲突及其整合[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206.
    [6] 包庆德.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伦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2):59-67.
    [7] 胡鞍钢.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6.
    [8] 贺来.论辩证法的当下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8(2):45-54.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
    [10] 古茨塔夫·勒内·豪克.绝望与信心[M].李永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
    [11] 贾旭东.中国经济文化的重构[J].哲学研究,2007(3):102.
    [12] J·哈贝马斯.新的非了然性——福利国家的危机和乌托邦力量的枯竭[J].世界哲学,1986(4):63-69.
    [13] 弗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万俊人,朱国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2-13.
    [14] 约翰·希顿.维特根斯坦与心理分析[M].徐向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1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16]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17] 郇庆治.发展的“绿化”:中国环境政治的时代主题[J].南风窗,2012(2):57-5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37
  • HTML全文浏览量:  43
  • PDF下载量:  109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5-10
  • 修回日期:  2013-06-20
  • 刊出日期:  2013-09-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