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对近代中西医论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苏全有,邹宝刚

苏全有,邹宝刚. 对近代中西医论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3(1): 9-15.
引用本文: 苏全有,邹宝刚. 对近代中西医论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3(1): 9-15.

对近代中西医论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学界对于近代中西医论争问题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整体来看,体现在总体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两个方面。其中专题性研究主要是与近代中西医论争相关人物的研究、1929年废止中医案的研究、中西医论争的文化、科学论争等内容。至于不足之处,体现在研究理论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研究者等方面。

     

  • [1] 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J].医学与哲学,2006,27(4):14-17.
    [2]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 李涛.医学史纲[M].北京:中华医学会,1940.
    [4]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
    [5] 甄志亚.中国医学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7] 刘理想.中医存废之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 海天,易肖炜.中医劫——百年中医存废之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8.
    [9] 张效霞.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0] 李经纬.中外医学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1] 邓铁涛.中医近代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 林柔.百年医事论争录[J].东方养生,1996(5):4-7.
    [13] 志余.1949年以前的西医东渐史[J].科学之友,2007(1):88-89.
    [14] 徐运汉.废止中医案破产记[J].文史天地,2007(2):4-10.
    [15] 胡晓峰.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案的回顾与反思[J].亚太传统医药,2006(11):15-21.
    [16] 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7] 朱晓光.民国中医抗争运动初探[D].广州:广州中医学院,1990.
    [18] 吴姣.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西医论争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3.
    [19] 刘利民.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医自救运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0] 余瀛鳌,蔡景峰.中国文化通志·医药学志[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64.
    [21] 龙江人.俞樾及他对中医学的贡献与困惑[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52.
    [22] 盛蓝.俞樾与医药[J].医古文知识,1995,12(1):28-32.
    [23] 刘泽生.俞樾废止中医思想根源探索[J].中华医史杂志,2001,31(3):171-174.
    [24] 郝先中.俞樾“废医论”及其思想根源分析[J].中华医史杂志,2004,34(3):188.
    [25] 丁兆平.余曲园从《废医论》到《医药说》[J].中医药文化,2007(1):15-17.
    [26] 郝先中.俞樾“废医存药”论及其历史影响[J].中医文献杂志,2004,22(3):4-6.
    [27] 郝先中.废止中医派的领袖——余云岫其人其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6):72-76.
    [28] 秦但未.斥余云岫医校系统案驳议[J].中西医药杂志,1937,23(6):379-381.
    [29] 陈苏生.学习祖国医学必须批判余云岫思想[J].新中医药,1955(11):443-446.
    [30] 宋向元.从批判王斌思想谈到余云岫歪曲祖国医学遗产[J].江西中医药杂志,1955,4(9):14-19.
    [31] 程之范.余云岫对待中医学术的错误观点[J].新华半月刊,1956,16(9):93-95.
    [32] 柳秉理.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J].科技导报,2000,18(7):15-16.
    [33] 陈士奎.要害是反对“西学中”、反对中西医结合——评《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J].科技导报,2000,18(12):57-60.
    [34] 王致谱.名医恽铁樵的治学之路及医事活动[J].中医药文化,2006(1):44-48.
    [35] 杨奕望.恽铁樵事略并医案赏析[J].医古文知识,2005,22(3):17.
    [36] 文庠.蒋介石与中医医政[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502-506.
    [37] 陈浩望.汪精卫废止中医的闹剧[J].世纪行,2001(9):42-44.
    [38] 茂青.1929:中医药界大请愿[J].文史精华,1997(3):61-64.
    [39] 李群,钱永全.1929年民国中医废存风波[J].档案与建设,2009(3):53-54.
    [40] 陆茂清.震惊民国的中医药界大请愿[J].紫金岁月,1996(2):54.
    [41] 余岳桐.70年前的废止中医风波[J].百姓,2003(9):33-35.
    [42] 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J].南京大学学报,2004,41(5):77-90.
    [43] 郝先中.中医缘何废而不止[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5):88-93.
    [44] 荣惠.从国医节说起[J].中国医院管理,1985(11):82.
    [45] 史之.国医节之由来[J].中华医史杂志,1990,20(4):202.
    [46] 许亚洲.民国时期国医节的由来[J].浙江中医杂志,2000(2):92.
    [47] 王浣沙.中国国医节的来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57.
    [48] 高新军.中医专家呼吁恢复国医节[N].中国中医药报,2009-03-18(1).
    [49]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10.
    [50]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
    [51] 邓文初.“失语”的中医[J].读书,2004(3):127-135.
    [52] 郝先中.传统与现代性:近代中西医论争的文化表征[J].皖西学院学报,2008,24(1):134-139.
    [53] 刘带.关于中医存废之争的实质分析[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54] 顾植山.近代医学史上的“中医科学化”运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5(2):50-53.
    [55] 刘理想.试论进化论思想对近代中西医论争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7,28(3):71-73.
    [56] 文庠.试从中西医论争看近代知识界的价值取向[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47-151.
    [57] 张勇.偏激与折衷——试析近代国人对待中医的态度[J].六盘水师专学报,2003,15(2):19-23.
    [58] 邬晓薇.论民国时期国人看待中医的存废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213-214.
    [59] 郝先中.孙中山病逝前的一场中西医之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35-37.
    [60] 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A]//蔡少卿.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50.
    [61] 李文海.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清代灾荒史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29(6):4.
    [62]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1):1-1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72
  • HTML全文浏览量:  58
  • PDF下载量:  200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10-29
  • 修回日期:  2011-12-29
  • 刊出日期:  2012-03-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