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关于痈疽认识的异同

谷莹 李海峰

谷莹, 李海峰. 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关于痈疽认识的异同[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1): 28-33.
引用本文: 谷莹, 李海峰. 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关于痈疽认识的异同[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1): 28-33.
GU Ying, LI Hai-fe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re Ulcer between the Medical Bamboo Slip and Silk and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23(1): 28-33.
Citation: GU Ying, LI Hai-fe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re Ulcer between the Medical Bamboo Slip and Silk and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2, 23(1): 28-33.

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关于痈疽认识的异同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9ZDA19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谷莹, 女,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E-mail: 55467354@qq.com

    通讯作者:

    李海峰, 男,教授。研究方向:《黄帝内经》、出土文献。E-mail: lihaifeng21cn@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222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re Ulcer between the Medical Bamboo Slip and Silk and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

  • 摘要: 痈疽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但古今对痈疽的认识有差异。通过比较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在痈疽分类、病因病机及治疗上的异同,发现涉医简帛和《黄帝内经》都将外伤视为痈疽发病的重要原因,但《黄帝内经》中痈疽的病因还包括饮食、外邪、情志等因素;涉医简帛和《黄帝内经》都认为痈疽是气血不通所致病症,治疗方法总体相似,但涉医简帛记载的方药更为丰富;《黄帝内经》则在涉医简帛所载砭刺启脉治疗痈疽的基础上,用经络、营卫理论阐述痈疽病机,更多地使用了针刺疗法治疗痈疽。涉医简帛和《黄帝内经》在痈疽认识上的差异,与其成书年代、所属图书门类不同有关,也与社会、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关。

     

  • 表  1  涉医简帛与《内经》痈疽聚类表

    类别 头部 躯干(体表) 躯干(内脏) 四肢 无特定部位
    涉医简帛 痈首嗌疽
    喉痈(咽喉部)
    颐痈(颊、腮)

    痈耳
    乳痈(乳房)
    王身(背)
    伏梁(胃肠外) 股痈(大腿)
    胻久伤(小腿)
    (踝下)
    骨疽*、肉疽*、气疽、
    血疽、筋者(疽)、肤疽、卒痈、烂疽
    内经 脑烁(脑)
    猛疽(咽喉)
    天疽、颈痈(颈)
    疵痈(肩及臑)
    甘疽(膺: 胸部中府穴以下部位)
    井疽(胸: 胸部鸠尾穴、中庭穴部位)
    米疽(腋下)
    败疵(胁)
    伏梁(心下至脐部周围)
    胃脘痈(胃脘)
    肠痈(肠)
    锐疽(尻)
    赤施(大腿内侧)
    股胫疽(大腿或小腿)
    兔啮(小腿)
    走缓(内踝)
    四淫(足上下)
    厉痈(足傍)
    脱痈(足趾)
    骨疽*
    肉疽*
      注: *为相同病名,△为相同病位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涉医简帛与《内经》痈疽治疗方分类统计表(首)

    类别 祝由 内治 外治 内外合治 总计
    涉医简帛 3 16 16 3 38
    内经 0(提及祝由法一处, 无方) 1 16 1 18
    下载: 导出CSV
  • [1] 灵枢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2] 裘锡圭. 长沙马王堆简帛集成: 第5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3] 裘锡圭. 长沙马王堆简帛集成: 第6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4]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5] 吴丛姿. 中医祝由源流考[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3(4): 379-38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HON201904021.htm
    [6] 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 关沮秦汉墓简牍[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131.
    [7] 张延昌. 武威汉代医简注解[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 123.
    [8] 唐慎微. 证类本草[M]. 尚志钧. 郑金生. 刘大培, 等. 校点.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3: 464.
    [9] 黄龙祥. 针灸理论还原及重构大纲[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6-21.
    [10] 班固. 汉书[M]. 颜师古, 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1351.
    [11] 任建坤. 《黄帝内经》祝由疗法探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2): 45-47. 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9.22.018
    [12] 许振国. 《黄帝内经》祝由考[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 3(2): 72-75. doi: 10.3969/j.issn.1003-5028.2005.02.055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0
  • HTML全文浏览量:  228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10
  • 修回日期:  2021-10-12
  • 发布日期:  2022-01-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